一個人創業,聽起來很夢幻。
你可能厭倦了每天綁在辦公室的工作,想要財務自由、時間自由,哪裡都能工作、自己當老闆。不用打卡,不用開會,不用報備。
但現實並不是網路上那些「一個月賺十萬」的故事。大多都是行銷話術。
這篇不是要潑你冷水,而是想讓你更有準備。
讓我們來聊聊,20幾歲自己創業,真的會遇到的那些事。
收入 0~50K 的創業關卡
剛開始創業,很多人會以為賺錢很快。
網路上一堆人在說什麼「一個月靠蝦皮店鋪賺十萬」、「靠聯盟行銷被動收入翻倍」等等,但多數都是行銷話術。
現實是什麼?
- 技能一大堆要學:創業是多面向的,你要懂行銷、業務、產品設計、技術、客服、文案…樣樣都不能太差。
- 會很挫折:每天都在學新東西,有時會懷疑人生。
解法:先去幫你欣賞的老闆或創業者打工或接案。邊賺錢邊學經驗,比自己盲撞好很多。
而且,真的要調整心態,不要幻想「一下就成功」。

熬過「冷啟動」的空窗期
「冷啟動」就是你剛開始做,什麼反應都沒有的時候。
會有點尷尬、沒人回應,也會很不安。
- 進度慢很正常:一開始都會很慢,要做一陣子才有成果。
- 邊上班邊創業超累:下班後還要拼副業,假日都在加班。
- 前期收入可能接近 0:前幾個月甚至一年都在試錯、學習。
解法:
接受這種「怪怪的、不確定」的感覺,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。
試著找前輩請教,或加入一些創業社群,有人陪比較不孤單。
最重要的是:你到底為什麼想創業?這個答案會支撐你走下去。

「一人公司」的孤獨感
自己創業,看起來自由,其實就是什麼都要自己扛。沒人幫你訂目標、沒人鞭策你。
- 要自己相信自己:你會忍不住一直問別人意見,但最終還是得自己做決定。
- 所有角色都是你:企劃、執行、客服、行銷,樣樣自己來。
解法:
找個導師或商業夥伴(不用合夥也可以)互相打氣、交流想法。
你也可以開始產出內容(像寫部落格、經營 IG 或 YouTube),一方面建立品牌,一方面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心魔超多,會想放棄
創業最難的不是技巧,是心理建設。
- 太認真會綁手綁腳:對自己的產出內容有太多情感牽掛?一點批評就玻璃心。
- 會自我懷疑、自己砍自己:明明有進步,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。
- 害怕失敗,乾脆不行動:怕丟臉,怕沒人買單,結果原地打轉。
解法:
不要太嚴肅看待創業。要是不好玩,你幹嘛做?
可以去諮商、學冥想,或參加一些成長社群。
也記得對自己溫柔一點——你不會對朋友那麼兇,就別一直罵自己。
收入到 50K~100K 時的新挑戰
開始有一點收入之後,問題也會跟著升級:
- 決策疲勞:每天都在做決定,從早餐吃什麼到產品怎麼調整。
- 耐心不夠會出局:這是一場耐力賽,不是百米衝刺。
- 你還是在幫自己打工:很多人到這階段還是一人團隊,累到爆。
解法:
學會把「決定」丟給制度或流程。
不要什麼事都開會討論,開始「季計畫」取代「每日瞎忙」。
慢慢訓練一個小團隊,學會授權,比你自己拼命更有效率。
年收入破百萬後的新焦慮
你以為錢多了就會輕鬆?不一定。
- 壓力變成「不能掉下來」:害怕退步,比沒賺錢還煩。
- 開始迷惘「然後呢?」:原本的目標達成了,卻有種空虛感。
- 責任變重,變成大人版的疲累:要養人、繳稅、做帳,事情只會更多。
解法:
記得留足夠的現金流,不要花光。
放下「我一定要一直進步」的壓力。你不是要贏過別人,是要活出你自己的節奏。
回頭想想:你一開始為什麼要創業?不要走著走著忘了初心。

避開創業者的老鼠賽跑
有些創業者會陷入「錢要越賺越多」的循環,最後變成自己原本討厭的上班族版本。
- 錢變成唯一的KPI:一直在追更高營收,忘記生活品質。
- 自己還沒準備好當CEO:當老闆不只是會賺錢,更是管理與領導的挑戰。
- 過勞會耗光你最珍貴的資產:自己。
解法:
定期寫日記,思考你理想的一天長怎樣?
劃好工作與生活的界線。
記住:你不等於你的事業。你值得有多元的生活,不只是一位創業者。
創業是一場自我探索
一個人創業,尤其是在 20 幾歲,真的是一條又苦又甜的路。
你會學很多,跌很多跤,也會越來越認識自己。
過程中記得——多問問題、多找資源、保持覺察、愛自己多一點。
創業,不只是關於賺錢,而是活出你想要的人生。
祝你一路順風,我們都在這條路上陪你。